斯密家庭早期的磨難

柯帝斯·艾希顿
1 March 2019

1807到1808年冬天,約瑟與露西·麥克·斯密準備好搬家,這是他們六年來第五次搬家了。過去三年,他們在佛蒙特州夏隆,承租露西父母的房子住。今日,在這27.5公頃的農場上,矗立了一座紀念碑,紀念小約瑟·斯密於1805年12月23日在這裡出生。不過小約瑟對他兩三歲就離開的這座農場可能記憶不深。露西的哥哥因為債務,此時也需要家人的協助。1 斯密家庭——老約瑟、懷著身孕的妻子露西,及四個孩子——需要搬走,把房子騰出來給麥克家的親戚。

約瑟和露西要把一家六口(很快就是一家七口)帶到哪裡呢?十八公里外的佛蒙特州湯貝治,還住著約瑟的父母阿歇爾與瑪麗·斯密。約瑟的哥哥耶西有個農場也在附近,而其他家人則在多年前就已搬走。斯密家庭得以落腳在湯貝治,一直住到兒子撒母耳出生,2 但是不久又需要搬家,因為家族的一部分土地最近剛被賣掉。

或許是因為那年冬天,湯貝治熟悉的景象,讓約瑟與露西想起從前在那裡共同經歷的一段往事。1794年,露西在湯貝治第一次遇見她的丈夫,他們婚後頭幾年就住在那裡。那幾年相當平靜,但之前卻發生了一件令人十分悲傷的事。

在湯貝治轉悲為喜(1794-1801年)

露西的哥哥司提反·麥克,在1794年到新罕布希爾州吉爾森探望父母時,發現他19歲的妹妹露西「愁眉不展」,3 因姊姊洛薇娜英年早逝而悲痛欲絶。露西16歲起就擔任洛薇娜的全職看護,看著姊姊的肺結核日漸惡化。洛薇娜去世不久,消息傳來,另一位已婚的姊姊也因同樣的疾病去世。露西后來寫道,在這段時間,「〔我〕常想人生沒有什麼意義」。

佛蒙特州湯貝治,1908年2月喬治·安德生攝

司提反·麥克為了不讓露西沉浸在悲傷裡,就邀請她到佛蒙特州湯貝治他家裡,和他住在一起。住在那裡時,露西和23歲、高挑強壯的約瑟·斯密熟識後,心情便開始好轉。約瑟和露西在1796年1月24日結婚。

疾病與財務困難(1802-1803年)

新成立的斯密家庭在湯貝治農場住了六年後,約瑟決定要試著開店。約瑟和露西把房子和土地租出去,帶著兩名年幼的兒子奧文及海侖,在1802年初定居在附近的小鎮藍道夫。

住在藍道夫時,露西得了肺結核,病得非常嚴重;她的兩個姊姊都死於這種疾病。她母親過來,日以繼夜地照顧她,露西反覆思考著自己是不是已經準備好死去。她後來寫道:「那天晚上我和神鄭重立約,如果祂讓我活下去,我會竭盡全力地努力事奉祂。不久我聽到一個聲音對我說:『……寬心吧,你相信神,也要相信我。』」

露西很快就完全康復了。一家人為這來自神的祝福而喜樂時,約瑟卻得知他17歲的弟弟沒那麼幸運。露西康復後沒幾個星期,他在幾公里外的佛蒙特州羅雅頓,突然生病死了。

與此同時,約瑟經營的商店也倒閉了。為籌集開店的資金,約瑟投資了一項十分看好的生意,就是將美國的野生人蔘賣到中國市場。4 雖然生意很好,但一位狡詐的代理商竊取了所有利潤。約瑟和露西只好賣掉他們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湯貝治農場,也把價值美金1,000元的結婚禮物賣了,以償還家裡的債務。

更多的磨難(1803-1816)

約瑟和露西這時都沒擁有任何土地。他們向家人和朋友租用土地,在生長季節耕作,冬季則製作桶子並在學校教書,一家人住在一起,人口還不斷增加。撒弗尼在湯貝治出生。外祖父在夏隆給斯密家提供一個住的地方,小約瑟就在那裡出生了。一家人在1807到1808年間的冬天離開夏隆,搬回湯貝治,然後搬到佛蒙特州羅雅頓。他們在那裡開心地迎接三位新生兒的來臨,卻也因以法蓮只活了11天就去世而悲傷不已。5

司提反·斯密的墓地,佛蒙特州羅雅頓

1812年時,這家人住在新罕布希爾州黎巴嫩。他們在10年內搬了八次家,如今環境有所改善,露西終於敢「歡喜與滿足地思量,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終於要過好日子了。」那年冬天,傷寒在鄉間到處「肆虐」,奪去了6,000人的性命。斯密家的九個孩子接二連三地染病。九歲的撒弗尼病了三個月,差點一命嗚呼。七歲的小約瑟雖然只發燒了兩個星期,卻感染了骨髓炎,唯一的治療方法是進行疼痛萬分的外科手術,造成他後來幾近跛腳。6 接下來的三年,他都需要柱枴杖。

他們飽受病魔折磨,一年下來,被迫搬回佛蒙特州,住進諾威治一個滿是石頭的農場。在這裡,除了唐卡羅的出生使家庭的人數有所增長外,其他東西都不怎麼長。連續兩年作物欠收,斯密家庭被「請遷出」,因為按照佛蒙特州的「窮人法案」,新來的人於法不能申請市鎮的補助。7 他們向人借錢,決定再試看看多耕種一季的作物。不幸的是,1816年是佛蒙特州有史以來最不利農耕的一年。8 當年的霜害提前發生,一直延續到夏天。許多農夫沒有作物可賣,又必須付出比平常高很多的價錢購買主食。和其他數以千計的佛蒙特州人一樣,老約瑟付清欠款,前往紐約州西部的邊陲地區,尋找新的機會

一連好幾個月,露西和孩子在諾威治等待,希望能接到他傳來的好消息。過了一段時間,老約瑟·斯密終於捎信給家人,要他們到480多公里外的一個名叫拋邁拉的小鎮與他會合;那是紐約州傑納西鄉間一個富饒、適合種植小麥的地方。

前往紐約州(1816-1817年)

小約瑟·斯密將近11歲時,便幫助母親露西準備搬家。露西回顧兒子的童年生活時,想到的都只是一般童年會發生的「瑣事」。不過,即使年紀這麼小,約瑟已經看到人世的滄桑,包括疾病、貧窮、死亡,以及邊陲地區農務生活的前途未卜。他一定聽過父母敘述失去農場的經過,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其他人自私的舉動。前往紐約的路上,約瑟有機會看到並思考人們在面對別人困境時的所作所為。

史奎爾·莫達在佛蒙特州諾威治的農場,約為1907年;喬治·安德生攝

債主等到斯密家計劃離開的日子到了才來討債,而露西以為他們已經還清這些債務。雖然朋友勸她採取法律行動,但露西認為法院不會給他們公道的。她是個孤立無援的母親,又帶著八個孩子,耽誤行程以及面對不會勝訴的危險,這樣的情況對她比對債主更為不利——債主們也知道這點。露西別無選擇,只好將存下來準備遷居的錢中拿出三分之二來還債,省掉麻煩。

一家人準備好上路時,路面已經積雪了。年幼的小約瑟以為可以坐在自家的篷車上,不料僱來駕車的人要他自己走。奧文和海侖提出抗議,說約瑟動完手術,還很虛弱,那駕車的人卻用鞭子的把手打倒他們。

後來他知道他們的錢用完了,就在離拋邁拉160公里的地方,把一家人的東西丟出他們自己的篷車外。露西雖然拿回他們的篷車,但後來幾天,只能用衣服或一些布料,給付食物和住宿的開銷。最後還是用十三歲的撒弗尼的耳環付清了費用。那時斯密一家人已經加入另外一個家庭,一起乘雪橇前行。年幼的約瑟想在雪橇上找個地方坐,卻被人推了出去。他後來回憶說,他「躺在血泊中掙扎,直到來了一個陌生人把我抱起,送到拋邁拉鎮。」9 幫助一位虛弱、受人欺負的小男孩,看起來只是基督徒的日常義舉,卻與一路上別人對這個家庭的冷酷無情,形成強烈的對比。

斯密一家人在寒冬裡跋涉三、四個星期,抵達目的地時,身上只剩下幾分錢的現金。但是他們全都到拋邁拉了。露西說:「把自己和孩子投入一位溫柔丈夫和父親的關懷和照顧裡,我所感受的喜樂,加倍償還了我所受的苦難。孩子圍著父親,摟著他的脖子,親吻和淚水沾滿了他的臉龐,他也同樣熱情地回應。」家人又團聚在一起,他們決定共同努力,重新開始。

特寫圖象由美國古玩協會惠予提供。其他照片由教會歷史部門惠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