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蓮‧艾胥比和達馬拉朱家庭

William Kesler Jackson
11 June 2014

一位女性如何幫助教會在印度生根

薩摩亞的愛德文‧達馬拉朱和家人

每年都有數千名仰慕者前往法雅山,登上蓊鬱的山坡,從薩摩亞烏波盧島上俯瞰碧綠的法優蘇海灣。 他們前來瞻仰著名的英國作家羅拔‧史蒂文生的墓地,他是廣受眾人喜愛的小說,金銀島 的作者,他葬身於此地時,年僅44歲。

或許有一天,也會有數千名仰慕者追尋另一處離此不遠的墓碑,向一名默默奉獻的婦女致敬,她以幾乎完全不為人知的方式,將這復興的福音傳揚出去。 她雖生於丹麥哥本哈根,卻同樣在烏波盧島上過世,當時年僅37歲。 她名叫麗蓮‧艾胥比。1

麗蓮和丈夫理查於1975年收到醫療傳道召喚,受指派到薩摩亞的一家醫院工作,當時他們家庭剛經歷了「麗麗」癌症治療的重重考驗。 了解麗蓮狀況的親朋好友都感到相當錯愕,他們聽到這消息時,麗蓮的癌症病情才剛稍微好轉──加上她有5個孩子,年齡都很接近 (4-12歲) ──然而此時,艾胥比家庭已準備出發到太平洋了。 其中一位好友回憶說:「我從來沒聽說過有這種召喚;過去沒有,後來也沒有!」2

「我從來沒聽說過有這種召喚;過去沒有,後來也沒有!」

麗麗和理查在臨行前造訪了加州洛杉磯聖殿,在那裡偶然遇見了賓塞‧甘會長。 理查提出請求,希望甘會長給麗蓮一個祝福。 艾胥比醫師或許曾希望甘會長能應許他妻子可以完全康復,讓她的癌症不再復發。 然而,先知只有應許麗麗能「完成她的傳道召喚,並在傳道方面獲得成功」。 他的祝福詞僅止於此。3

懷著對他們的召喚及對甘會長祝福的信心,艾胥比家庭啟程出發,於1976年1月抵達薩摩亞。

才剛落腳,傳教士們就立刻向麗蓮和理查介紹另一個來自海外的家庭,即學識豐富且彬彬有禮的愛德文‧達馬拉朱博士;他是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另外也認識了他的妻子艾爾西,和他們的女兒,拉塔、艾霞和希拉。 愛德文和理查兩人很快就有了共鳴,因為他們在科學領域有相似的教育背景。 而希拉也回憶起麗蓮是如何以她的熱情和「絕佳的幽默感」贏得她家人的喜愛。4> 這兩家人成了好朋友。

雖然達馬拉朱家很喜歡艾胥比家的家人家庭晚會傳統,也接受邀請參加教堂的開放日活動,甚至他們兩個女兒都在教會所屬的西薩摩亞教會專科學校工作,但是他們仍沒有興趣想認真了解教會。 愛德文從小在根深蒂固的英國國教會的家庭成長,而艾爾西的家庭則是浸信會的虔誠信徒。

但麗蓮仍感覺到聖靈的提示,想邀請達馬拉朱家庭祈禱研讀教會的教導。 理查有點不確定是否該這麼做。 愛德文和艾爾西非常重視家庭,因此他猜想他們應該會想維持家庭固有的宗教信仰。 但麗蓮卻很堅持,她確定聖靈正向她低語。 儘管理查不願意,但最後艾胥比家庭還是決定要在下次的拜訪中提起這個話題。

他們提出的邀請正如理查所擔心的被拒絕了。「愛德文博士」問理查,如果 決定離開教會,他的家人會有何反應?

理查承認:「他們可能會感到震驚,而且,一定會很失望,」

「我的家族長久以來都是英國國教會的成員。 我們追溯歷代家族在這個教會已超過一百年,」愛德文解釋道。 「如果我們離開自己的教會,去加入另一個教會,那一定會令我們的家族成員極度失望。 就像你絕不會輕易嘗試改變,我們也不可能考慮作出這樣的舉動。」

艾胥比醫師隨後寫下愛德文直截了當的回答:「我認為自己一開始針對〔麗蓮的堅持〕所作出的回應已經得到驗證,很顯然地,〔他們〕不可能會考慮改變他們的宗教信仰。」5

但是,麗蓮仍然不死心,她催促理查再嘗試看看。

不幸的是,她的癌症再度復發,導致病情迅速惡化。 艾胥比醫師回憶道,「我們不斷地為〔愛德文和艾爾西〕祈禱,」並一次又一次嘗試拜訪他們,但後來因麗蓮越來越虛弱而無法這麼做。 達馬拉朱家庭看見麗麗即使在身體遭受病痛折磨時,仍充滿愛心和幽默感。6

麗蓮意識到自己塵世生命即將結束,因此打算寫下她個人的見證送給她的朋友。 之後她將她的白色皮套三合一經文(摩爾門經、教義和聖約、和無價珍珠)交給丈夫,並堅決要求,萬一她真的過世了,請他將她的見證送給愛德文和艾爾西。 她告訴丈夫:「要鼓勵他們研讀這本經文和我的見證,」7

理查承諾他會做到。

1976年8月,在薩摩亞服務將近9個月後,麗蓮‧艾胥比於亞畢亞的一間醫院內過世。 她被安葬於該巿郊區的一處墓地,那裡有一小塊區域是專門留給後期聖徒傳教士的,在那一小片墓地上約有6、7個墓碑,最早的可追溯至19世紀。 愛德文、艾爾西、和他們三個女兒都參加了麗麗的葬禮。 而理查信守對已逝妻子的承諾,將麗蓮的白色皮套經文給了那位曾表明自己不可能捨棄他家族所屬教會的人。

理查‧艾胥比隨後不久即面臨自己的健康遭受重大的考驗,部分原因是由於一場車禍導致他必需住院好幾個星期。 即使數度經歷內心的恐懼,理查仍克盡己職直到傳道期滿,才帶著5個孩子返回美國。

在教會的人道服務部門裡,有些人形容艾胥比家庭的傳道經驗充滿痛苦、意外,還伴隨著死亡,簡直是一場災難。 其他人則表示很困惑, 例如像七十員第二定額組雅各‧梅生長老,他感到很驚訝,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或者,有人會想,到底是哪裡 出錯了,但當初他很「確定召喚艾胥比家庭,是受到神的靈所啟發。」8

大家都知道愛德文、艾爾西、和他們的女兒後來發生了什麼事,至少在印度南部的教會成員都相當清楚。 愛德文‧達馬拉朱或許是受到感動,回憶起麗蓮在面臨死亡緩緩逼近時所展現的勇氣,他翻開那本麗蓮堅持要送給他的白色皮套三合一經文。 他閱讀她的見證,並開始研讀摩爾門經。 艾爾西也同樣這麼做。 不久之後,全部時間傳教士開始教導他們全家。 拉塔、艾霞和希拉在1977年3月4日接受洗禮;愛德文和艾爾西則和從印度來拜訪的兒子,斯里尼,隨後一同接受這項教儀。

之後在那一年中,拉塔在印度舉行婚禮,這也讓達馬拉朱家庭有機會與其他家族成員分享有關復興的福音,以及他們加入教會的興奮之情。 此趟旅行結束後,愛德文和艾爾西寫信到教會總部,希望能派遣傳教士到印度教導他們的家族成員──隨後他們很驚訝,當他們正打算將工作暫時告一段落時,他們自己 竟被特別召喚為三個月的傳教士。 1978年12月,當他們坐上飛機,愛德文回憶道:「我們突然意識到自己身負傳教士的重責大任,這使我們的內心充滿恐懼。 要是我們說錯話或做錯事,教會的名聲和未來就會毀在我們手中。」 為了讓自己保持鎮定,艾爾西‧達馬拉朱翻開他們當前已熟悉的三合一經文。 她讀到:「要滿懷喜樂,因為你傳道的時刻到了, . . 是的,我要打開世人的心,他們會接受你。 我要藉你的手建立一個教會。」9

「我要打開世人的心,」

今日,到印度的後期聖徒訪客或許會感到好奇,想知道為何教會第一個支聯會是在海德拉巴成立,而不是在首都新德里,或在基督徒人口較多的遠方南部諸州。 其中部分原因是由於1978年12月於海德拉巴受洗的那22位歸信者的信心,經過125年斷斷續續的嘗試,終於形成了教會在這塊次大陸上第一個長期駐足的核心地。10 依據2014年統計,這個國家的成員人數已接近一萬二千人。

然而,這一切都起源於薩摩亞的烏波盧島上。 受洗數十年後,達馬拉朱家庭的女兒們回憶道:「我們很愛艾胥比家庭, 他們是我們認識的第一個摩爾門家庭。」 麗蓮的白色皮套經文,會持續被視為我們的傳家之寶。11

麗蓮被召喚到薩摩亞服務時,那裡的人口僅有15萬餘人。 她的家庭在那裡遭遇了許多困難,她或許有時會懷疑自己在那裡是否有任何影響。 為什麼,主會將一個有5個孩子,飽受癌症摧殘的丹麥母親,放在一個遙遠的太平洋小島上? 或許她最終真正的任務,是要將福音帶進這個擁有超過十億人口的印度。

有一天,印度人和其他人民,必定會將烏波盧島視為一座真正的「金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