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先驅者

「一群準備好的人民」

西非的先驅者在傳教士來到之前就宣揚福音

Elizabeth Maki

後期聖徒教會於1978年12月正式派遣代表來迦納時,福音早已那裡建立起良好的基礎。

早在十四年前,有個人在閱讀摩爾門經和其他傳單後就歸信了後期聖徒教會,此後便承擔起準備迦納聖徒的工作。 約瑟‧詹森一開始是讀到有關教會創始人約瑟‧斯密見證的一本小冊子,裡面的內容立刻感動了他。

詹森說:「噢,我讀那見證時,我哭了,而且我感覺到聖靈。 我立刻深信不移。 ……所以我開始閱讀經文,所有的經文。 不分享的話,我會受不了,也會坐不住。」1

噢,我讀那見證時,我哭了,而且我感覺到聖靈。 我立刻深信不移。 ……所以我開始閱讀摩爾門經,所有的經文。 不分享的話,我會受不了,也會坐不住。」

約瑟‧ 詹森

的確,詹森的歸信讓他展開了一生傳道的工作,儘管對內需面對迫害,對外要長距離與鹽湖城聯繫,尋求支援的過程經常令人氣餒,但都阻擋不了他的決心。 詹森和亞伯拉罕‧梅薩、 克萊門‧歐西卡共同把一群會眾組織起來,他們按照僅有的一本摩爾門經,以及梅薩在歐洲求學時有位婦人送他的幾本小冊子來教導會眾。 梅薩辦了一所學校,教導俗世科目和宗教,並且拿摩爾門經當課本。2 詹森則在大街小巷宣講福音,日復一日、不遺餘力地在迦納傳播復興教會的信息。

他說:「我不得不做。」 「儘管中間過程遭遇種種反對勢力──我真的受到高度反彈, 但我還是照傳不誤。 我根本停不下來。」3

詹森分享神話語的動力,大部分來自閱讀摩爾門經不久後得到的一個「召喚」。 他談到自己歸信後的某一天清晨,他「看到天開了,天使吹奏著號角,向神獻上讚美之歌。」

「我聽見有人叫著我的名字三次,說:『詹森,詹森,詹森。 如果你願接受我的命令去從事我的事工,我必祝福你和你的國家。』 我全身顫抖,含淚回答說:『主,有您的幫助,我願意做任何您命令我去做的事。』」4

這群人後來寫信到鹽湖城總會,請求教會派遣傳教士來迦納為他們施洗,並在那裡建立教會,但是礙於當時的限制,非裔男性不得被按立聖職(因此無法在那裡組織教會),他們的請求落空了。 當時的總會會長大衛奧‧麥基鼓勵他們繼續研讀經文並保持忠信,總會辦公室的職員寄了一些雜誌和書籍來協助這些宛如幼雛的會眾,不過他們暫時還是得完全靠自己。5

這群人一直和鹽湖城保持穩定的書信往來,1969年,他們得知有位名叫林恩‧希爾頓的教會成員即將來迦納出差。 詹森和他的同工找到希爾頓,問他是否確實持有「神聖的麥基洗德聖職」,接著便帶他去他們聚會的建築物。6

希爾頓回憶道:「那是一棟用泥土搭建的建築物,只有一層樓高。 「大門有個標誌寫著:『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迦納阿克拉分會。』 ……他們帶我們進去,裡面有些粗糙的木製長凳。 記憶中是泥土地面。」7

迦納海岸角教堂
Emmanuel Kissi and others at the Cape Coast meetinghouse.

他們給希爾頓看他們經常翻閱的唯一一本摩爾門經。

希爾頓說:「你可以看得出來,確實有上千人親手翻閱過那本經文。 「每頁的摺角都磨鈍、污損了,一翻開經文,摺角全翹了起來。 ……實際上連書皮都脫落了。」8

他們解釋說,每個人只被允許看幾分鐘經文,之後就要傳閱給下一個人;他們說那本經文「每分每秒都有人在使用和閱讀,週週皆是如此。」9

這群人終於等到一位聖職持有人來到他們當中,於是問希爾頓是否能為他們施洗。 希爾頓沒有這麼做,反而給予他們聖職祝福,並在離開時承諾會寄很多本摩爾門經給他們,供會眾使用。10

後來,詹森把傳教工作從阿克拉轉移到海岸角,竭盡所能把教會組織起來,後來終於在迦納建立起好幾個分會,會眾人數達好幾百人。 多年來,他經常帶領會眾禁食,懇求會有來自鹽湖城的傳教士前來迦納建立教會。

他說:「主知道沒有人能幫我們,所以祂透過啟示──每天的啟示,來幫助我們。」 「主教導了我們ㄧ些事,〔我們〕就努力去做。我們那時真的是完全仰賴聖靈的指引。」11

對教會和詹森來說,無人帶領和會眾無法受洗是很大的挑戰,十四年來,他熬過各種反對勢力,相信迦納的時間終會到來。

就在1978年,時候到了:賓塞‧甘會長宣布了一項啟示,將聖職的祝福擴及到每一位配稱的弟兄。 在辛苦工作一整天之後,詹森在半夜聽到這個消息,他在就寢前,感覺非得要收聽BBC廣播不可。

他回憶道:「我跳起來,因主喜極而泣,知道時候到了,主將派遣傳教士前來迦納和非洲的其他地方,我們將接受聖職。 我真的非常高興。」

幾個月後,傳教士終於抵達,他們被領到詹森於迦納海岸角蓋的教堂,並在那裡發現「一個站在圓球上、吹著號角的巨大天使摩羅乃雕像。 還有聖經、摩爾門經、約瑟‧斯密、大會堂唱詩班等其他與後期聖徒有關的圖片。」12

海岸角教堂的摩羅乃雕像。
Before missionaries arrived, gospel adherents in Ghana placed a statue of Moroni in their meetinghouse.

 

詹森的會眾中有許多人要求受洗,第一天就有34人接受洗禮面談。 傳教士花了一整個下午都在為這些人施洗,直到傍晚。晚上還陸續有人趕到詹森的家,他們從偏遠的村莊步行過來,哭著希望能在當天受洗。13

於是在短短幾天內,便成立了海岸角分會,由約瑟‧詹森擔任分會會長。

以馬內利‧柯西是迦納本地人,他於1979年在英國加入教會,返回祖國後則協助建立教會,他將福音在迦納的快速成長歸功於詹森,傳教士抵達後便發現詹森早已在那裡為教會建立穩固的根基。

柯西寫道:「我相信教會在那區域得以成長如此快速都是因為他。 詹森會長,比任何人都還要積極從事傳道事工。」14

迦納第一批洗禮後的一年,傳教士被指示,教會在非洲穩固建立起來之前,洗禮要越少越好。 不過事實證明,詹森的熱心讓他們很難遵守這項忠告,傳教士都稱詹森為「迦納的保羅」。15

傳教士夫婦雷德和拿俄米‧克雷葛後來回報說:「總會的傳道部門無法明白這群人民到底有多麼準備好。」16

詹森擔任海岸角分會的第一任會長後,接著又擔任區會會長、全部時間傳教士,後來成為迦納海岸角支聯會的教長。17

十四年來,人們反對、冷嘲熱諷,不斷地說他在浪費時間,一個美國教會根本無法為他的人民做什麼事,但是詹森的信心此時終於得到了回報。

他說:「他們來的時候,真是歡樂的一天。 我非常開心他們來,非常開心教會不是全新的;而是早已在迦納扎了根。」18

註腳

[1] Joseph William Billy Johnson Oral History, interviewed by Clinton D. Christensen, 2005, typescript, p. 3-4, The James Moyle Oral History Program, Archives, Historical Department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2] Letter to LaMar Williams, Church Missionary Committee, from Lynn M. Hilton, December 18, 1968, Church Archives

[3] Johnson, Jill, “Ghana,” part 1 of Our Story: Pioneers in West Africa, DVD, prod. Jill Johnson, rough draft, LDS Church Historical Department, Salt Lake City, Utah.

[4] 參閱岱爾‧樂巴倫,「非洲的福音先驅」,1994年5月, 聖徒之聲

[5] 參閱丹‧希爾利,「迦納:信心之家」,1996年10月, 聖徒之聲

[6] Lynn Hilton Oral History, interviewed by Dale LeBaron, 1999, typescript, p. 2, The James Moyle Oral History Program, Archives, Historical Department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7] Lynn Hilton Oral History, interviewed by Dale LeBaron, 1999, typescript, p. 2-3, The James Moyle Oral History Program, Archives, Historical Department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8] Lynn Hilton Oral History, interviewed by Dale LeBaron, 1999, typescript, p. 5-6, The James Moyle Oral History Program, Archives, Historical Department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9] Lynn Hilton Oral History, interviewed by Dale LeBaron, 1999, typescript, p. 5-6, The James Moyle Oral History Program, Archives, Historical Department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10] Lynn Hilton Oral History, interviewed by Dale LeBaron, 1999, typescript, p. 8, The James Moyle Oral History Program, Archives, Historical Department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11] Johnson, Jill, “Ghana,” part 1 of Our Story: Pioneers in West Africa, DVD, prod. Jill Johnson, rough draft, LDS Church Historical Department, Salt Lake City, Utah.

[12] Emmanuel Abu Kissi, Walking in the Sand: A History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in Ghana. Matthew K. Heiss, ed., (Provo, Utah: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6.

[13] Emmanuel Abu Kissi, Walking in the Sand: A History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in Ghana. Matthew K. Heiss, ed., (Provo, Utah: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1995), 36-7.

[14] Emmanuel Abu Kissi, “I Have Found the Fulness,” in All Are Alike Unto God: Fascinating Conversion Stories of African Saints, ed. Dale E. LeBaron, 32, (Salt Lake City, Bookcraft, 1990).

[15] Emmanuel Abu Kissi, Walking in the Sand: A History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in Ghana. Matthew K. Heiss, ed., (Provo, Utah: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1995), 50.

[16] Emmanuel Abu Kissi, Walking in the Sand: A History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in Ghana. Matthew K. Heiss, ed., (Provo, Utah: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1995), 49

[17] 參閱丹‧希爾利,「迦納:信心之家」,1996年10月, 聖徒之聲

[18] Joseph William Billy Johnson Oral History, interviewed by Clinton D. Christensen, 2005, typescript, p. 51, The James Moyle Oral History Program, Archives, Historical Department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