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示巴‧斯密
第四任總會
慈助會會長
1901–1910
第四任總會慈助會會長拔示巴‧斯密在生活中有三項最喜愛的事物──即家人、家政和主。對這些事物的愛引領她度過一生。
拔示巴致力於照顧丈夫和小孩,並且知道自己在做主的事工,她獻身於鞏固家庭。她的丈夫喬治‧斯密是先知約瑟‧斯密的同輩親戚,也是十二使徒定額組最年輕的成員,那時他才剛結婚。他需要經常出外去傳教,因此拔示巴常常寫信給他表達她的愛。她有一次在寫給他的信提到:「沒有任何事情比能坐在你的身邊,聆聽你充滿感情和慈愛的聲音,更能讓我快樂。」1 她的孩子也與她很親密。她回憶道:「他們讓家裡充滿歡樂的歌聲,他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我以他們為榮,並且很開心能和他們在一起。」2
拔示巴也從供應家庭所需而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她的信件和自傳中充滿了對於襯衫、地毯、窗簾、靠墊、肥皂、地毯、頭巾、枕套、床單、棉被、帽子、襪子、尿布、蠟燭、衣服、圍裙等等的記述,她讓家人們生活舒適,更別提她所照顧的牲畜,所照料的菜園,和她所探視的病患。3 她曾經寫道,自己已經「竭盡所能來鼓勵在家製作物品。」4
很自然地,對家庭的愛和自給自足的觀念也在她擔任總會慈助會會長的期間反映出來。因此,慈助會發行了第一套廣為人知的母職教育課程,內容著重於養育子女、勤儉和婚姻等主題。5 此外,慈助會也將小麥分給猶他州的美洲印第安人、加州舊金山大地震的生還者以及中國飢荒的災民。6
最重要的是,「斯密會長強烈地感覺到,婦女需要在靈性上自給自足,而慈助會乃是促成此事的地方:『婦女和男人一樣,有必要持續不斷地在生活中勤奮學習最有價值的知識。』」7
早年生活
拔示巴‧斯密在家中九個孩子裡排行第八,她於1822年5月3日在西維吉尼亞新斯頓出生,父母是馬克‧比勒和蘇珊娜‧比勒。她過著相當安逸的生活,在自家墾植的300英畝田地裡學習手工藝和馬術。但是當傳教士於1837年來到她的家門後,一切都改變了。她寫道:「我聆聽他們講道,並且相信他們的教導。我相信摩爾門經是一部神聖的紀錄,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我在祈禱中得到主的靈,主的靈讓我知道這些事情是真實的。」8 他們一家都歸信了。隨後的迫害使得這個家庭最後加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聖徒。
婚姻與家庭
拔示巴於1841年7月25日與教導她們全家的其中一位傳教士喬治‧斯密結婚,育有兩名子女。在她的支持下,她的丈夫後來又娶了五位「美好、賢慧和受人敬重的年輕」9 妻子。對此,她寫道:「我完全相信……多妻教義是從神而來的;並且有堅定的決心要獲得高榮榮耀,因此我覺得要全心接受完整的福音。」10 她於1910年9月20日去逝。
服務方面的重要事蹟
1842年,當時19歲的拔示巴‧斯密是伊利諾州納府慈助會裡的最年輕婦女。她成為總會慈助會會長時,也擔任鹽湖聖殿的女監護。她覺得,在聖殿中服務是她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11